“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每当夜晚,我们总喜欢仰望夜空,那一轮高高的明月会引起我们无限的遐想。
月亮在我们心中一直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因为今月曾经照古人,因为嫦娥奔月的传说,更因为月有阴晴圆缺的奇妙变化。
小时候,爸爸妈妈常常给我们讲“给月亮姑娘做衣服”的故事,月亮姑娘真可怜,一直都没有合适的衣服穿。
为什么每次量好尺寸的衣服,它都会会穿着不合适呢?为什么夜晚的月亮会有阴晴圆缺的各种形状呢?
其实关于月亮的知识,也是一门大学问。
我们常常讲月亮形状的变化称之为月相。月相的定义,是指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阳照明部分。随着月亮每天在星空中移动一大段距离,它的形状也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是月亮位相变化。
而我们自古以来吟诵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里的圆缺就是指"月相变化"。
众所周知,月球会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中有规律地变动。
因为月球本身不发光,也不透明,只有月球直接被太阳照射的部分才能反射太阳光。我们会从不同的角度上看到月球被太阳直接照射的部分,这就是月相的来源。
而月相的变化规律也很奇妙,从每月月初开始,初一是新月,也是我们常称的“朔”,之后是蛾眉月,上弦月,再到凸月,也是渐盈凸月。然后就到了我们最喜欢的十五,被称为满月,也是“望”,之后又依次为凸月,也是渐亏凸月,在十六那一天还有一个特殊的名字,叫做既望。之后又是下弦月,这个时候的月亮已经是残月了,到了每个月的最后一天,也被称为“晦”,而后新的一个月的第一天被称为新月,周而复始。
关于月相的变化,这可是一门大学问。我国人民还专门为此编写了一首月相变化歌,帮助我们记忆:
初一新月不可见,只缘身陷日地中,
初七初八上弦月,半轮圆月面朝西。
满月出在十五六,地球一肩挑日月,
二十二三下弦月,月面朝东下半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月初的一弯新月像一张精巧的弯弓,白居易在自求外任的途中,借新月的可爱,抒发了自己心情的轻松畅快;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用这峨眉山上的半轮秋月,将山水间的景色书写地淋漓尽致,汪洋恣肆;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人们总是会在很多时刻都想起月亮,即便是在射箭时,苏轼也盼望雕弓如满月,尽情挥洒自己的报国之志。
我们从小就吟诵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提起明月好似总是离不开故乡。
其实关于月相的意义可多着呢。
月相和海洋的潮汐有关,比如在满月的时候会引起大潮。
我们熟知的阴历,在天文学中其实就是指按月亮的月相周期来安排的历法,我国古代呢,就经常用阴历来计时。
而我们经常说起的一个月两个月,也都是以月相的变化周期作为一个月的长度。
中国呢,自古就有花好月圆的讲究,月有阴晴圆缺,而满月在人民心中往往代表着圆满、顺利和吉祥的意味。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盼望着满月。
比如我们会把正月十五这一天定为元宵节,而八月十五这天为中秋节。这些节日设定的初心是为了家人团聚,我们都会期待在月可以圆满的这一天,家人也可以团圆。
花好月圆人团圆,我们希望月圆满,希望人团圆,希望每天都可以顺利吉祥,大概这就是我们心底最好的期盼了吧。
或许会有人会不喜欢满月,提出“月有阴晴圆缺,不圆满才是月亮的常态,也是人生的常态。”的观点。
可是我们不能总是这么悲观,月牙,不代表不完美,它是新生,是最好的开始。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际在于晨,而一月之计是不是应该也在于月初?
我们承认不圆满或许是月亮,也是人生的常态,可是每一次经历挫折时,我们不都是要做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站起来吗?
正是因为经历了这些不完美,我们才得以迎来完美。
而每一次月初,每一次经历挫折时,也代表着我们即将迎来的会是圆满,会是成功。
所以,新月,是新生,
也一定会是最好的开始。
月光明亮皎洁,动人心弦。
我们于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感受月亮带来的浓浓乡愁,于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中体会独属于明月的魅力。于苏轼与张怀民深夜未寝,相与步于中庭,沉浸在月色入户的美景中无法自拔。
或许生活大概就是这样,
世间纷扰,闲事繁多,
但当我们抬头望月光时,
迷雾终会消散。
我们赋予了月亮太多太多的含义,是新生,是圆满,是纯洁,是希望。我们盼望月亮会越来越好,我们相信未来也一定会更好。
“在满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
他抬头看到了月光。”
在漫天都是小星星的空中,
我们也抬头看见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