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秀才是什么级别(秀才曾是古代的最高荣誉 )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12:30:11    

我们现在提到的秀才,通常指的是普通读书人。

实际上,在元朝之前,能在朝廷考取秀才,远比进士难度高,而且获得的荣誉更高。

秀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

唐代以前,当朝统治者很好诠释了秀才一词的真实含义。

晋朝没实行科举制,推举秀才是很多人熟悉的举孝廉制度。

别认为这样很容易,当时的秀才不仅仅要求文才了得,还得有其他方面的特长。

举两个秀才出身的杰出人物,大家就知道其中的难度了。

闻鸡起舞的祖逖被举孝廉、秀才,不是因为他祖辈世代为官,而是靠自己成年后发奋读书,凭借过硬的本事获得秀才的头衔。

而另一位攻灭吴国的西晋名将王濬也是因为博学多闻,多谋善战,才得以举秀才出身。

隋文帝开辟了我国的科举制度,用考试选拔优秀人才。

他制定的政策,最难考的不是进士,而是秀才。

在隋朝,秀才是科举的最高等级。

由于考中秀才即可做官,整个隋朝对此考核非常严格,只录取了16名秀才。

我说说当时的名士杜正玄考取秀才的经过,大家就知道有多么难考了。

公元595年,杜正玄参加秀才考试,竟惊讶的发现整个考场只有他一人。

杜正玄考完后,考官对他的文章赞不绝口,给了最高分。

宰相杨素知道后,居然生气地说:“即使周公与孔子来参加秀才考试,也不可能一次中秀才,你们怎么可以让人一次考试就中了呢?”

而后,杨素决定再考一次,看杜正玄是否真有卓越的才华。

他故意刁难杜正玄,让对方一次性写五篇文章,并且在下午三点前交卷。

杜正玄圆满完成了任务,让杨素相信了他的才华,不由得赞道:“此真秀才,吾不及也!”

唐朝在隋朝基础上设立了几种常科考试,即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

有意思的是,唐朝最难考的和隋朝一样,不是进士,而是秀才。

这是因为报考秀才要写五篇方略策,并经考官一致认可才算及格。

而考进士只用一篇方略策即可,其他四篇则是更简单的内容。

如此一来,秀才的考试难度立即让大多数人望而却步。

即便少数尖子生自认有高水平,也不得不担心自己在方略策里提出的观点不能获得考官的认同。

这导致唐朝二百余年间,通过秀才考试的不过数十人。

以至于在唐朝后期,秀才考试成为虚设,无人敢报考。

就连我们熟知的唐代大文豪白居易、元稹和韩愈都只报考了明经和进士,而不敢去考取秀才。

由此可见,秀才在唐朝以前有多难考。

到了明朝,秀才的地位才有了变化。

明朝规定,通过院试(县试)的人就可以获得秀才一职,这大大降低了秀才的地位。

清朝基本沿用明朝的科举考核制度,从而让秀才变成普通读书人都能考取的功名。

大家这才把秀才当作了天下读书人的泛指。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