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网点规划和选址,向来是银行战略布局的重要一环,其网点的优劣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业绩的好坏。
银行想选到好的网点,需要经历多层筛选和实地考察。从宏观城市的布点,到商圈、街道、点位的开店,从城市经济发展到点位人流量的评估,都必不可少。当前随着数字化转型深入各行各业,一些头部大型银行也开始利用大数据、数字化选址工具,大力提升网点选择效率。
本文将基于GeoQ Data和GeoQ Ana工具,为大家拆解头部银行的选址规则和经验。希望能给不同性质的银行带来些许启发。
从门店规模来看,中农工建“四大行”的网点均破万,中国农业银行的网点总数达到了25295家,不仅覆盖了我国大大小小的城市,也覆盖了不少乡镇区域。
中国农业银行网点分布图
另外,“四大行”的网点覆盖城市均超过了360个,整体覆盖范围比股份制银行更为广泛。
对比“四大行”在全国的网点分布,基本呈现南密北疏、东密西疏的规律,这也与城市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密度息息相关。
中国建设银行网点分布图
中国银行网点分布图
相较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农业银行网点分布更为均匀。
中国工商银行在东南沿海的广东省、江苏省、浙江省、山东省网点分布密集。而内陆省市相对稀疏一些。而中国农业银行除了在东南沿海省市密集布点,在内陆的四川省、湖北省也有较多网点。
中国工商银行网点分布图
值得一提的是,“四大行”在中低线城市的网点数均多于高线城市,均在四线城市网点数最多。其中中国农业银行在四线城市网点数占比达到了30%,中低线城市网点数占比达到了64%。
可见农行在“四大行”中网点下沉水平最高。
总体来看,“四大行”在网点布局上均受到国家政策影响,整体差距不大,但各个银行之间会有一些细节差距。
当前,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网点数最为接近,分别约17691家和16214家。
通过格网分析可以发现,工行和建行在北京、成都、重庆以及部分低线城市的网点“如影随形”,整体门店分布重合度较高。
工行和建行在北京市的格网分析
其实,除了大家熟知的“四大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后文简称“邮政银行”)和交通银行也是国有控股大型商业银行,具备强劲的金融实力。
其中邮政银行当前的网点数已达到了38880家,网点布局数甚至超过了中国农业银行,在中国六大国有股份银行中,网点数最多。
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分布图
邮政银行在山东省、四川省、江苏省、河南省布局的网点较多,沿海省市和内陆省市并重,这和四大行的布点路径有一些差异。
另外,在一些特定区域,邮政布点也有所侧重,比如在西南地区,四川和重庆网点较多,而云南和贵州网点较少。
邮政银行网点数在中低线城市的占比达到了70%,也明显高于高线城市,其中四线城市网点数占比达到了36%,可见其网点下沉力度。
基于建行、邮政银行在成都网点进行格网分析,邮政银行在主城区门店密集度不及建行,但在外围郊区,邮政覆盖的地域更广。
邮政银行和建行在成都市的格网分析
综合各个国有股份银行的网点分布特点来看,在城市核心区域,大家更容易看到工行和建行,而在郊区甚至乡镇地区,则可能更容易看到邮政银行和农行。
相较于四大行的“地毯式”的网点分布,招商银行、华夏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网点布局就精炼得多了。
据GeoQ Data数据,截至今年7月,招商银行在全国有2137家网点,覆盖了31个省份、141座城市。华夏银行有1015家网点,门店进驻了30个省份、120座城市。
招商银行全国网点分布图
华夏银行全国网点分布图
从两大股份制银行网点的“排兵布阵”来看,其实和四大行的分布格局出入不大,均在东南沿海省市密集布店,内陆省市网点相对较少。
但从门店分布的城市等级来看,招商银行以及华夏银行在高线城市的门店明显多于中低线城市。招商银行和华夏银行在高线城市门店数占比分别为79%、80%,这和传统“四大行”有显著差异。
基于中国建设银行和招商银行在成都的网点,进行格网分析,建行的门店向成都外围区域的延展的网点明显更多,而招商银行的网点主要集中在三环内以及南边高新区的城市主城核心区域。
需要注意的是,银行网点并非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根据自身业务目标,来评估各个网点的能效,产能过剩的网点反而会影响整体业绩的提升。
招商和建行在成都市的格网分析
通过本文分析,我们能发现不同性质的银行,有着不同的使命和业绩目标。但提升各个网点的效能是各个银行的共同目标。
同时,由于智能化、数字化的发展,掌上银行当前已被广泛投入使用。因此银行网点也面临持续的优化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