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百科 手机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袁枚的最出名的诗有哪些(“乾嘉三大家”袁枚五首名诗赏析)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1-10 08:24:21    

导语

袁枚是清朝乾嘉时期的代表诗人、散文家和文学评论家,他于康熙五十五年三月初二日(1716年3月25日)出生于浙江钱塘(今杭州),祖籍浙江慈溪,字子才,号简斋,别号随园老人。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15岁中秀才,19岁被推荐为廪生,21岁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但未录取。

乾隆三年(1738年),袁枚中举人,乾隆四年(1739年)联捷进士第二甲第五名,选为翰林院庶吉士。

乾隆七年(1742年),袁枚外调江苏,先后任溧水、江浦、沭阳、江宁等地知县,为官清廉勤政,但仕途不顺,无意吏禄。

乾隆十四年(1749年),袁枚辞官养母,34岁的他在南京小仓山购置隋氏废园,并改名为随园,筑室定居,开始了悠闲的归隐生活。

在随园中,袁枚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创作了大量表现自我性情的诗篇,并出资刊刻诗集,成为乾嘉诗坛的领军人物。

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1797年1月3日),袁枚逝世,享年81岁,去世后葬在南京百步坡。

第一首《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牧童骑着黄牛,想要捕捉鸣叫的蝉,但突然停止了行动的情景。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用一个主谓宾的结构,把牧童、黄牛、歌声、林樾都一一呈现在读者眼前,形成了一个生动的画面。牧童骑着黄牛,说明他是一个自由自在的孩子,没有什么烦恼和拘束。

歌声振林樾,说明他的歌声很响亮,能够传遍整个森林,显示了他的快乐和无忧无虑。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这两句诗诗转折,把牧童的动作和心理变化都表现出来。意欲捕鸣蝉,说明他是一个好奇心强的孩子,对自然界的事物感兴趣,想要探索和玩耍。

忽然闭口立,说明他突然发现了什么不寻常的东西,让他停止了歌唱和行动,引起了读者的好奇心。

这首诗的特点是用了很简洁的语言,但却能够刻画出一个生动的场景和一个有趣的故事。诗人没有直接告诉读者牧童看到了什么,而是留给读者想象的空间。这样既增加了诗歌的趣味性,又体现了诗人的高超的艺术技巧。

第二首《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是一首描写苔藓的咏物诗。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写苔藓生长在阴暗的地方,不见阳光,却也能自然地生长茂盛,展现出生命的活力。白日不到处,指的是苔藓所在的环境,暗示了它的低微和隐秘。

青春恰自来,指的是苔藓的生长状态,用了一个拟人化的比喻,把苔藓比作青春年少的人,既有生机,又有美感。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用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苔藓虽然细小微不足道,却也能开出美丽的花朵,与牡丹这样的名花相媲美。苔花如米小,形容了苔藓花朵的细微和精致。也学牡丹开,用了一个反讽的比喻,把苔藓比作学习牡丹的学生,既有自信,又有幽默。

这首诗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写出了苔藓的特点和魅力,体现了诗人对微小生物的关注和赞美,也寄寓了诗人对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

第三首《马嵬》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这是一首咏史诗,以马嵬坡事件为背景,批判了唐玄宗的荒淫无道,同时表达了对下层百姓的同情。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这两句是对白居易《长恨歌》的借用和反驳。《长恨歌》是一首歌颂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悲剧的诗,其中有“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和“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的句子,暗示李、杨二人在天上也能相见。

袁枚认为这是对历史的歪曲和美化,所以用“莫唱”表示反对和厌恶。他指出人间也有银河,即牛郎织女的故事,但那是下层百姓的苦难和牺牲,而不是皇帝的浪漫和忠贞。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下层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这两句是对杜甫《石壕吏》的借用和对比。《石壕吏》是一首写唐朝征兵制度造成的悲惨场面的诗,其中有“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涟涟”和“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的句子,描写了一个老兵在雪夜里被征发走,留下老婆孩子哭泣不已的情景。

袁枚借用这个典故,与长生殿上的泪水相比较,暗示后者是无谓的、自作自受的、不值得同情的,而前者才是真正的、无奈的、令人心痛的。这两句揭露了社会上的种种不幸迫使诸多夫妻不能团圆的现实。

全诗借吟咏马嵬抒情,提倡诗歌要多反映人民苦难生活的主张,表现了作者进步的文学创作观点。

第四首《春风》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这首诗用比喻的手法,赞美了春风的高贵、繁华、温暖和生机。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把春风比作尊贵的客人,说明春风的到来是令人欢迎和期待的。春风一到,就让万物复苏,到处充满了生机和活力,用繁华来形容。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写春风的力量和作用,它能融化千山的积雪,让冰冻的大地恢复温暖。它也能带来无数的鲜花,让世界变得色彩缤纷。千山、万国是虚指,表示数量极多。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意境优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第五首《十二月十五夜》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这首诗描写了十二月十五夜的月光雪景。

沉沉更鼓急,渐渐人声绝。这两句写了夜深人静的氛围,用了对比的手法。更鼓是旧时报时的鼓声,沉沉表示从远处传来的断续的声音,急则表现出更夫的匆忙和紧张。

人声绝则说明大街小巷已经没有人声了,世界陷入了沉寂。沉沉和渐渐都是叠字,增加了音韵的美感,也表现出夜深的过程。

吹灯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这两句写了月光雪景的明亮,也用了对比的手法。吹灯是指吹灭房间里的灯火,准备睡觉。窗更明则说明窗外的光线比窗内的还要亮,引起了诗人的注意。

月照一天雪则揭示了原因,是因为满天的明月和满地的白雪相映成辉,形成了一片银色的世界。这里用了一个倒装句,把月照放在前面,突出了月光的作用,也增加了语言的韵律。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没有使用任何修饰词,但却把十二月十五夜的景象描绘得生动逼真,富有诗意。诗人孤独地赏雪,也表现出了一种超然物外、清高孤傲的情怀。

总结

袁枚倡导“性灵说”诗论,主张诗歌创作应该抒写性灵,要写出诗人的个性和真情实感。他与赵翼、蒋士铨并称为“乾嘉三大家”或“江右三大家”,与赵翼、张问陶并称“性灵派三大家”。

袁枚擅长骈文和散文,为“清代骈文八大家”之一,文笔与纪昀齐名,时称“南袁北纪”。他的散文代表作《祭妹文》,古文论者将其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并提。他也是美食家和园林艺术家,写有著名的《随园食单》,是清朝一部系统地论述烹饪技术和南北菜点的重要著作。他对随园进行了多次改造和修缮,将其建成一个集山水人文景观于一体、清幽迷人、著名一时的私家园林。

热门文章